银行个人不良贷款“甩卖”:低至0.2折!背后原因及市场风险大揭秘?

福里斯特·哈维 2025-04-03 情感 49 次浏览 0个评论

银行为何“骨折价”甩卖个人不良贷款

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银行在银登中心平台上转让个人不良贷款,价格低至数折甚至零点几折,引发广泛关注。2024年全年,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的未偿本息规模高达2861.9亿元,挂牌项目数更是超过1000单,较2021年大幅增长10倍以上。然而,与此同时,平均折扣率却从2021年的32.9%下降至2024年的7.3%,本金回收率更是从18.1%缩水至4.8%。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?


个人不良贷款转让:低价背后的风险与挑战


个人不良贷款催收难度大、回报率低是导致低价转让的主要原因。尤其信用贷款难以通过抵押品处理回收,加上“反催收”黑灰产的兴起,追债成本远超低价转让带来的损失。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时的定价,主要依据资产质量、处置时限等多重因素。欠款逾期时间过长、欠款人还款能力不足,或监管要求提高,都会导致低价转让。虽然“起拍价和资产总额相差较大”是常见现象,但市场化拍卖、转让、定价的模式,使得银行可以通过转让减轻资产质量包袱,获得现金收入,为银行经营发展提供动力。银行拍卖的资产包通常已做过充分的减值计提,转让后不会对当期营业利润产生负面影响,反而可能增加当期收益。


个人不良贷款率攀升:市场化处置是关键


银行加速出清个人不良贷款资产的背后,是个人贷款不良率的悄然攀升。2024年上半年,多家银行的个贷不良率均呈现上升趋势,股份制银行压力尤为突出。在2024年四季度银登中心挂牌的不良贷款转让业务中,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额达715.4亿元,其中大部分是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透支。信用卡逾期总额持续增长,也加剧了银行的不良资产压力。受经济大环境影响,信用卡及个人经营性贷款违约率显著提升;部分银行在零售业务扩张中忽视风险控制,导致资产质量恶化。市场化转让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,是化解不良率上涨的重要方式,受让方机构可以通过多元化方式提高回收效率。


警惕市场膨胀: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中的风险


随着个人不良贷款市场的快速增长,一些中介机构打着“协助解决个人债务问题”的旗号,进行虚假宣传、过度承诺甚至诈骗。债务人不仅没有减少债务,反而可能倒欠黑中介一笔债务。一些人还教唆债务人逃避债务,这些行为都属于“黑灰产”范畴。因此,在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,需要警惕市场膨胀催生的乱象,加强监管,保护债务人权益。


转载请注明来自新闻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银行个人不良贷款“甩卖”:低至0.2折!背后原因及市场风险大揭秘?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3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